觀賞葫蘆適應性很強,對土壤、氣溫要求不高,適宜生長的溫度為20~25,為了延長觀賞期,一般采用保護地栽培。種植時根據各地的氣候條件掌握好播種時間,長江中下游地區(qū)采用保護地栽培,1月底至8月均可播種,但以春、秋兩季栽培為主。播種使用的泥土要疏松保肥保水。充分攪拌均勻,裝入播種盤中,裝滿后用手抹平,澆透水備用。
選擇籽粒飽滿的種子播種。由于觀賞葫蘆種子的種皮較厚,吸水性差,插種前應先用30溫水浸泡,小葫蘆種子浸泡3~4小時,長柄葫蘆、鶴首葫蘆和天鵝葫蘆的種子浸泡7~8小時,使種子充分吸水。然后瀝干,取出種子。
播種可采用條播或撒播,一般以條播較多,將種子朝下一一插入播種盤中,行距5厘米,粒距3~5厘米左右,播完后覆土1~1.5厘米,蓋上稻草、保濕,澆水2~3次,以免出苗不齊。種子發(fā)芽適溫為30~35,覆蓋塑料薄膜保溫、保濕,有利于種子的萌發(fā)。7、8月播種,這時氣溫較高,需蓋遮陽網,降溫育苗。一般播種3~4天后,種子開始發(fā)芽出土,及時揭去塑料薄膜,去掉夾在子葉上未脫落的種殼。育苗過程盡量控制澆水,防止小苗徒長。經過7~10天,子葉完全張開,即可移植到營養(yǎng)缽中。
營養(yǎng)缽的培養(yǎng)土要求無病菌、疏松肥沃,篩去石子、粗粒土,裝入直徑12厘米的營養(yǎng)缽中,擺放整齊,澆透水。將小苗輕輕從播種盤中取出,移栽到營養(yǎng)缽中,栽植不宜過深,以免影響根系的生長。栽后澆透水,覆蓋遮陽網。小苗階段要注意保濕,同時噴藥,用惡霉靈3000~4000倍液噴灑,防止小苗爛根和爛秧。噴灑10%吡蟲啉2000倍液,每周一次,預防蚜蟲危害。當小苗的葉片相互接觸時,移動營養(yǎng)缽,增加間距,避免徒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