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際上所有的廢銅都可以再生。再生工藝很簡單。首先把收集的廢銅進行分揀,沒有受污染的廢銅或成分相同的銅合金可以回爐熔化后直接利用,被嚴重污染的廢銅要進一步精煉處理去除雜質;對于相互混雜的銅合金廢料,則需熔化后進行成分調整。通過這樣的再生處理,銅的物理、化學性質不受損害,使它得到完全的更新。
銅(I)
銅(I)通常稱為亞銅,氯化亞銅(CuCl)、氧化亞銅(Cu2O)、硫化亞銅(Cu2S)都是常見的一價銅化合物。[Cu(NH3)2]2-是亞銅和氨的配離子,無色,易被氧化,在酸性溶液中自行歧化,生成Cu(II)和Cu。
銅(II)
銅(II)是銅常見的價態(tài),它可以和絕大部分常見的陰離子形成鹽,如眾所周知的硫酸銅,存在白色的無水物和藍色的五水合物。堿式碳酸銅,又稱銅綠,有好幾種組成形式。氯化銅和硝酸銅也是重要的銅鹽。
銅(II)可以形成一系列的配離子,如Cu(H2O)4(藍色)、CuCl4(黃綠)、Cu(NH3)4(深藍)等,它們的顏色也不盡相同。
交通設備是銅的第三大市場,約占總數的13%,與二十世紀60年代基本相同。盡管交通的重要性沒有改變,但是銅的使用形式卻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許多年來,自動散熱器是這方面重要的終端用戶;然而,銅在自動電器和電子產品中的使用飛速增長,而在熱交換器市場中的使用則有所下降。小轎車的平均使用壽命是10-15年,幾乎所有的銅(包括散熱器和配線)都是在它的整體拆卸和回收前來進行回收的。
廢銅的回收渠道廢銅產生于社會的千家萬戶各個角落,必須通過回收渠道,將其集中起來才能成為有工業(yè)價值的資源,我國廢銅的回收渠道主要包括了物資系統(tǒng)、供銷社系統(tǒng)、民營企業(yè)和個體企業(yè)。
( 1 )物資再生系統(tǒng):該系統(tǒng)是計劃經濟時期從事廢有色金屬回收的主渠道之一,以國營企業(yè)為主,“文革”前主要負責中央部委直屬企業(yè)和機關廠礦廢有色金屬的回收,目前仍然是廢有色金屬回收和經營的主渠道之一。
( 2 )再生資源系統(tǒng):即原來的供銷社系統(tǒng),主要由集體所有制企業(yè)組成,是計劃經濟時期從事廢有色金屬回收經營的主渠道之一。該系統(tǒng)在計劃經濟時期已經在全國建立了較廣泛的回收網絡,主要從事廢舊物資的回收,其中也包括廢雜有色金屬,市場經濟之后,仍然是廢舊有色金屬回收的主渠道之一。
( 3 )廢銅進口拆解系統(tǒng):計劃經濟時期,廢銅進口量很少,主要由冶金系統(tǒng)進行,進入市場經濟以后,廢銅進口量逐年增加,從事這一業(yè)務的除物資再生、再生資源系統(tǒng)和冶金系統(tǒng)之外,近十幾年,從事廢舊有色金屬進口的民營企業(yè)迅速發(fā)展,其中以廢舊五金進口拆解企業(yè)為主。并成為目前我國廢銅進口的一支主力軍。
( 4 )其它廢銅回收企業(yè):主要是一些民營公司,從事廢銅的經營和貿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