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義
(工業(yè))設計旨在引導創(chuàng)新、促發(fā)商業(yè)成功及提供更好質量的生活,是一種將策略性解決問題的過程應用于產品、系統(tǒng)、服務及體驗的設計活動。它是一種跨學科的專業(yè),將創(chuàng)新、技術、商業(yè)、研究及消費者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共同進行創(chuàng)造性活動、并將需解決的問題、提出的解決方案進行可視化,重新解構問題,并將其作為建立更好的產品、系統(tǒng)、服務、體驗或商業(yè)網絡的機會,提供新的價值以及競爭優(yōu)勢。(工業(yè))設計是通過其輸出物對社會、經濟、環(huán)境及倫理方面問題的回應,旨在創(chuàng)造一個更好的世界。
工業(yè)設計是有組織的活動。在手工業(yè)時代,手工藝人們大多單槍匹馬,獨自作戰(zhàn)。而工業(yè)時代的生產,則不僅批量大,而且技術性強,而不可能由一個人單獨完成,為了把需求、設計、生產和銷售協(xié)同起來,就必須進行有組織的活動,發(fā)揮勞動分工所帶來的效率,更好地完成滿足社會需求的目標。
柏林時期
第三階段(1932—1933年),柏林時期。L·密斯·凡·德·羅將學校遷至柏林的一座廢棄的辦公樓中,試圖重整旗鼓,由于包豪斯精神為德國納粹所不容,面對剛剛上臺的納粹政府,密斯終于回天無力,于該年8月宣布包豪斯關閉。1933年11月包豪斯被封閉,不得不結束其14年的發(fā)展歷程。
德紹時期
第二階段(1925—1932年),德紹時期。包豪斯在德國德紹重建,并進行課程改革,實行了設計與制作教學一體化的教學方法,取得了優(yōu)異成果。1928年格羅皮烏斯辭去包豪斯校長職務,由建筑系主任漢內斯·梅耶(HANNS MEYER)繼任。這位共產黨人出身的建筑師,將包豪斯的藝術激進擴大到政治激進,從而使包豪斯面臨著越來越大的政治壓力。后梅耶本人也不得不于1930年辭職離任,由(L MIES VAN DE ROHE)繼任。接任的密斯面對來自納粹勢力的壓力,竭盡全力維持著學校的運轉,終于在1932年10月納粹黨占據(jù)德紹后,被迫關閉包豪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