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企業(yè)的角度尋找切入點
有些企業(yè)有特殊的技術,有些企業(yè)更專注于產品營銷,而有些企業(yè)則經過多年沉淀形成了品牌。有差異化的技術就需要通過產品展現出來;產品銷得好就逐步建立品 牌;品牌通過一定的沉淀和積累,會在消費者心中留下其品牌形象及特色;那么產品設計的設計切入點就可以從這幾方面入手:或從技術,或從市場,或從品牌,也 或是多方面的結合。
第二 從社會的角度尋找切入點
同樣的產品會因不同的地域而呈現不同的風格,比如我們常聽到歐洲風格、美洲風格和亞洲風格。因為生活習慣的不同,設計會隨著文化的差異而差異。如日本人的傳統(tǒng)習慣是跪坐式,像日立的立式空調,它的控制面板會相對偏下一些,以便于操作,滿足日本人的文化需求。
每一個產品外觀設計都需要尋找到它的切入點,否則設計就無根腳,站不穩(wěn),很容易被淘 汰。那么,產品在滿足了基本功能的情況下,我們還可以設計什么?換句話說,現在產品設計的切入點是什么?
僅僅是模仿國際其他品牌的外觀?殊不知國際品牌的產品外觀是與它的內在競爭優(yōu)勢結合在一起的,這樣的外觀才會有競爭力。產品設計內外都需要一個有力的切入點,而非大家一般理解的一張漂亮的外觀圖,或者這 個外觀只是符合潮流之外,沒有任何支撐點依據了。
產品設計必須與時俱進
要能夠引領時尚潮流,能夠駕馭人們的消費理念,以蘋果公司所產個人電腦的設計為例。G3時代,人們看到的是多彩、透明、絢麗的外觀,體現活潑的氣氛、給人時尚的感受;在G4時代,呈現的是半透明、銀灰色的外觀,每個細節(jié)都體現著科技時尚。因此在視覺上,G4電腦則體現出理性、前衛(wèi),引領時尚潮流。
可行的、經濟的,產品外觀設計需要進行可行性評估,以及成本控制。產品外觀設計并不是畫得好看就行,它還需要在現有工藝條件下是可以實現,可以做出來的。這需要設計師對產品的
性能、材質、工藝、生產制造等各方面都有深入了解,在設計的過程中降低后期生產環(huán)節(jié)的難度,確保設計出來的方案是可行的,可以實現大批量生產的。另外,設計師還要對產品外觀設計的成本
進行嚴格的把控,根據企業(yè)的設計需求,做到經濟美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