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在全球范圍內索膜結構無論在工程界還是在科研領域均處于熱潮中。近年來,我國建筑市場對索膜建筑技術的需求明顯有大幅度增長的趨勢,國外公司紛紛登陸我國,刺激了我國索膜建筑事業(yè)的發(fā)展。隨著現代科技的進一步發(fā)展,使人類面臨著保護自然環(huán)境的使命。因此,天然材料和傳統(tǒng)的古老建筑材料必將被輕而薄且保溫隔熱性能良好的高強輕質材料所取代。索膜建筑技術在這項變革中將扮演重要角色,其在建筑領域內更廣泛的應用是可以預見的,可謂前程似錦。
近年來,隨著建筑空間觀念的日益深化以及科學手段的不斷提高,回歸自然、沐浴自然之溫馨已是現代建筑環(huán)境學發(fā)展的主流。室內外的視線越來越模糊,出現了許多亦內亦外、相互滲透的不定空間,如:天井、四季廳、動植物園、體育、文化娛樂場所等。由于膜材的光透性,白天陽光可以透過膜材形成慢射光,使室內達到和室外幾乎一樣的自然效果,因此膜結構能創(chuàng)造出與自然環(huán)境相媲美的空間形式。
透光性:透光性是現代膜結構被廣泛認可的特性之一。膜材的透光性可以為建筑提供所需的照度,這對于建筑節(jié)能十分重要。對于一些要求光照多且亮度高的商業(yè)建筑等尤為重要。通過自然采光與人工采光的綜合利用,膜材透光性可為建筑設計提供更大的美學創(chuàng)作空間。夜晚,透光性將膜結構變成了光的雕塑。
膜材透光性是由它的基層纖維、涂層及其顏色所決定的。標準膜材的光譜透射比在10%~20%之間,有的膜材的光譜透射比可以達到40%,而有的膜材則是不透光的。膜材的透光性及對光色的選擇可以通過涂層的顏色或是面層顏色來調節(jié)。
通過膜材和透光保溫材料的適當組合,可以使含保溫層的多層膜具有透光性。即使光譜透射只有幾個百分點,膜屋面對于人眼來說依然是發(fā)亮和透光的,具有輕型屋面的觀感。
張拉膜結構可使建筑師設計出各種張力自平衡、復雜且生動的空間形式。在內隨著光線的變化,雕塑般的膜結構通過光與影而呈現出不同的形態(tài)。日出和日落時,低入射角度的光線將突現屋頂的曲率和浮雕效果,太陽位于遠地點時,膜結構的流線型邊界在地面上投入彎彎曲曲的影子。利用膜材的透光性和反射性,經過設計的人工燈光也可使膜結構成為光的雕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