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真首飾有時被不法商人以假亂真,冒充貴金屬首飾,然而兩者在價值方面卻相差甚遠,如果您仔細留意,就會發(fā)現(xiàn)在各類首飾的內(nèi)圈或反面上刻有不同的標記,這些標記不僅說明了首飾的種類,也告訴給大家首飾的成色。
彩金就是在黃金中配以各種其它金屬如:鋁、銀、鎘、鈀等,使首飾呈現(xiàn)出紫紅、粉紅、藍、綠、灰等顏色。彩金就是K金。如我們通常所見的18K白金,人們往往會認為是鉑金的一種,其實18K白金為含金75%、含銀10%、含鋅10%、含鎳5%的白色黃金,港澳亦稱“大成K白金”,或“33千金”,只因外觀與白金首飾相似,人們往往混淆,只要仔細觀察標記就不難將二者分開。
鍍金:是利用電解原理在銀或銅制成的首飾表面上鍍上一層極薄的黃金,我國行業(yè)標準鍍金層厚不小于0.5um,即使薄層鍍金也得大于0.05um,鍍金層首飾的標記為“GP”或“KP”。
包金:將金箔包在銀、銅等金屬材料的表面,要求金箔成色不低于10K,重量不低于材料總重的1/20,常用KF表示。
從焊料和觸點廢合金中回收銀。焊料和觸點廢合金中銀含量高達80%的,都可鑄成陽極直接電解,電銀品位可達99.98%以上。含銀72%的銀銅合金也可直接進行電解,產(chǎn)出達99.95%的電銀,但電解液中的含銅量迅速增加,增加了電解液凈化量。采用交換樹脂電極隔膜技術(shù),處理銀銅合金時除可產(chǎn)出電銀外,還可綜合回收銅。對其它低銀合金,可用稀硝酸浸出,鹽酸(或NaCl)沉銀,用水合肼等還原劑還原或用直接熔煉的方法回收其中的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