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建展廳是一項長期有效工程,一次建成、長久使用,存活時間至少在十年以上。這就要求設計師在做整體設計時,不能只看眼下流行什么樣的主題風格,應該用前瞻的眼光看待未來趨勢,設計能在較長時期內不落伍的布展方案。
那么黨建主題展廳未來設計趨勢是什么?可以從過去、現狀分析未來趨勢。
受限于科技水平和設計思維影響,早期的黨建展廳就像一個文化宣傳室,主要職責是展示黨風黨紀,教育功能流于形式,實際應用要求不高。所以在布展設計上,類似于“擺攤式”布展,幾乎沒有設計成分;展示板塊大多是硬性分區(qū),過渡性內容很少,也沒有對應的背景渲染;展項設計大部分是“圖文展板+實物展出”的形式。
總體上看,早期的黨建展廳主要是為了宣傳而存在,內容灌輸性強,所以教育功能并不明顯。
數字多媒體展廳是近幾年展覽展示行業(yè)的熱門詞匯,依托多種高新科技技術誕生,現在被廣泛應用于企業(yè)展廳、博物館、規(guī)劃館、文化館、黨建館、科技館等類型的展示平臺。
為什么數字多媒體展廳能打破行業(yè)限制,實現全行業(yè)適用?原因有以下幾點。
一、數字多媒體技術可以打破了時空限制。通過虛擬現實、各類投影技術,可以構建出逼真的虛擬場景,為觀眾創(chuàng)造身臨其境的身心體驗。這些技術的可應用范圍廣,比如博物館的史跡還原區(qū)、科技館的太空漫游區(qū)、企業(yè)展廳的未來展望區(qū)、旅游景區(qū)體驗館的景點游覽區(qū)、廉政展廳的反腐體驗區(qū)等等展示區(qū)域。
二、表現力強、信息容量大。每個展廳的面積都是有限的,僅靠傳統(tǒng)的展出方式,展項單調不說,還會有很多內容沒位置放,而且展位固定、后期更新內容的操作難度大,這些問題在傳統(tǒng)的博物館里常見。
數字多媒體展廳就減少了這些顧慮,中控系統(tǒng)讓展廳管理更便捷,互動查詢系統(tǒng)可以無限量容納信息,還能打通其他展館的大數據中心,實現信息交互;全息投影可復原展示古生物、互動投影讓靜態(tài)畫面動起來,多種互動展項綜合運用,可以有效提升趣味性和內容活力。
三、科技感強、有利于形象塑造。大多數展廳都需要一定的科技感,這不止是為了優(yōu)化視覺體驗,也為了體現一種與時俱進的精神,尤其是企業(yè)展廳,更需要一定的科技感彰顯企業(yè)實力、塑造品牌形象。相較于其他行業(yè)建設方,企業(yè)更傾向建設數字多媒體展廳。
校史館就像一部立體的“學校簡史”,記載著學校從創(chuàng)建到壯大的歷程,反映辦學特色校園文化、優(yōu)良傳統(tǒng)與精神風貌,對一些建校較早、底蘊深厚的大學而言,校史館建設已經成為本校開展意識形態(tài)教育的重要一環(huán)。
作為大學歷史的研究和展示機構,如何做好角色定位,完美呈現高等院校的精神風貌與科研實力?
校史館的常規(guī)功能包括三大板塊:保存檔案、輔助科研、校園文化展示。就像同一個人在不同場合擁有不同身份,針對不同板塊,校史館的角色定位可以分為檔案管理員、科研專家和形象宣傳大使,所以校史館的整體風格既要嚴謹有序,展項思想深度與廣度;也要融入青春活力元素,彰顯當代大學生的青春活力,表現學校蓬勃發(fā)展的生命態(tài)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