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酒的規(guī)范是什么?如何去辨別?這是一切酒友普遍關(guān)懷的問題。其實很簡單:品酒重視酒的色、香、味、格和韻五個方面,有三大絕技:
絕技一:眼觀色。用眼睛正視和俯視,悄悄搖擺酒杯進行調(diào)查。白酒的顏色以無色、清亮透明、無懸浮物、無沉淀為佳。
絕技二:鼻聞香。將酒杯置于鼻下,頭略低,杯與鼻保持1至3厘米間隔,對酒吸氣,氣量要一致、平穩(wěn)。香氣識別是品酒的關(guān)鍵步驟。氣味以使得身心愉悅為佳,上好的白酒香氣中帶有如糧食、果實、花朵等天然香味。
絕技三:口嘗味。酒液進口后,使酒液觸摸舌尖、舌邊,并平鋪于舌面和舌根部,全部觸摸味蕾,仔細品評酒的滋味。2至3秒鐘后,可將酒咽下,然后使酒氣隨呼吸從鼻孔排出,查看酒氣是否刺鼻及香氣的濃淡,判別酒的回味。酒以進口柔、吞咽順為佳,好的白酒一般微甜、渾厚、不刺激。
茅臺老酒廠家酒質(zhì)酒液的保存
防止跑酒
1、擰緊瓶蓋:許多酒瓶蓋本身就是松動的,泡酒現(xiàn)象相對比較嚴重,所以這是防止“跑酒”必須要做的前列件事。
2、封口膜密封:直接用封口膜套在瓶蓋上,用電吹風進行熱縮。封口膜是無色的,對外觀影響很小。
3、生料帶密封:用生料帶在瓶蓋與瓶頸交界處緊緊的纏繞幾圈,再貼一圈透明膠亦可,較后將透明膠末端對折一下,便于開啟。密封性好,耐高低溫,維持時間長,但是會影響一定的品相。
防止污染
不要放在有油煙的廚房,不要放在有樟腦丸的衣柜儲藏,不要放在氣味比較刺激的環(huán)境中,更不要埋在地下儲藏。因為氣味、溫度、濕度都會造成酒液質(zhì)量及品相的破壞。
煙酒回收教你如何鑒別卷煙霉變:一是高級煙處在初霉但又無明顯霉變時難于肯定是霉或非霉。這種煙只要嗅到有糖酸味(氣)時,已經(jīng)開始霉變了。但由于糖和酸的氣味混在一起,使人很難斷定。
二是低級煙的青雜氣味與毒氣混淆,也很難確認是霉或非霉。特別當人們的嗅覺和味覺有時失靈時,就更不能確切地鑒別出霉煙。為了提高鑒別霉煙的準確性,應(yīng)采取多種方法,即感官與機具相結(jié)合的辦法進行鑒別,如:
1、擴大鑒別透明度,爭取更多的人尤其鑒別能力強的人來鑒別;
2、擦試鑒法,即對煙絲或煙梗上的白點判斷不定時,可用棉簽水溫后,再將水擰千擦拭白點處,如果是霉就可擦去,若擦不去可能是溢出物或煙葉、煙梗殘傷白點;
3、將煙絲放置于10倍放大鏡下與無霉煙絲對照觀察。霉煙絲上的茸毛比無霉煙要多得多,色暗,光澤與無霉煙明顯差別,可把霉煙絲放在生物顯微鏡下觀察,能夠清楚地看到霉菌絲。在實際工作中還發(fā)現(xiàn),有的低水分卷煙也發(fā)生霉變(13.0左右)這是干生型微生物,如白曲霉和灰綠曲霉等,在水分較低的煙絲上繁殖生長所造成的。據(jù)定點觀察,卷煙在霉變過程中增溫后還能波及含水量為12.5%的卷煙輕度霉變,低水分卷煙霉變往往帶有滯后霉變現(xiàn)象。
酒老不老看瓶底,回收茅臺有門道,正是因為茅臺出名,所以很多無良商家制造假的茅臺拿出來騙消費者,但其實懂茅臺的可以通過瓶底來辨別茅臺的真假,茅臺酒在中國也算是比較的白酒了,出口至國外的,一瓶至少得千把塊錢。
到了五十年代中后期,茅臺有了白瓷瓶的,但是瓶底露胎潔白細膩,胎釉相接自然協(xié)調(diào),瓶底足圈較窄,里面還上了釉。
五十年代早期的茅臺因為技術(shù)問題,瓶子要分三節(jié)燒制然后拼接,俗稱三截瓶,所以那個時候的瓶底也是非常粗糙,底足一周寬窄不一,是灰白色。
六十年代的茅臺是土陶瓶,瓶底的里面上釉,但也只是隨便畫畫,瓶底足是不上釉的。
同期白瓷瓶的茅臺,瓶底的內(nèi)平面是和底足平行的,可以獨立站立,底足也變小變細了。
70年代的茅臺瓶就是白玻璃型的,又像玻璃又像白陶瓷。
茅臺瓶底重要的是瓶底的鑄瓶線,將瓶底底足劃分為內(nèi)外二個圓。對稱部位兩邊與瓶側(cè)二道瓶線相連。這是當時鑄造玻璃瓶時留下的痕跡,是無法仿制的,可以憑借這個辨別茅臺真?zhèn)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