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盤的容量指標還包括硬盤的單碟容量。所謂單碟容量是指硬盤單片盤片的容量,單碟容量越大,單位成本越低,平均訪問時間也越短。對于用戶而言,硬盤的容量就象內存一樣,永遠只會嫌少不會嫌多。Windows操作系統(tǒng)帶給我們的除了更為簡便的操作外,還帶來了文件大小與數量的日益膨脹,一些應用程序動輒就要吃掉上百兆的硬盤空間,而且還有不斷增大的趨勢。因此,在購買硬盤時適當的超前是明智的。前兩年主流硬盤是320G,500G,而750G以上的大容量硬盤亦已開始普及,2007年開始出現1TB的大容量硬盤。
轉速的快慢是標示硬盤檔次的重要參數之一,它是決定硬盤內部傳輸率的關鍵因素之一,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響到硬盤的速度。硬盤的轉速越快,硬盤尋找文件的速度也就越快,相對的硬盤的傳輸速度也就得到了提高。硬盤轉速以每分鐘多少轉來表示,單位表示為RPM,RPM是Revolutions Per minute的縮寫,是轉/每分鐘。RPM值越大,內部傳輸率就越快,訪問時間就越短,硬盤的整體性能也就越好。
傳輸速率(Data Transfer Rate) 硬盤的數據傳輸率是指硬盤讀寫數據的速度,單位為兆字節(jié)每秒(MB/s)。硬盤數據傳輸率又包括了內部數據傳輸率和外部數據傳輸率。
內部傳輸率(Internal Transfer Rate) 也稱為持續(xù)傳輸率(Sustained Transfer Rate),它反映了硬盤緩沖區(qū)未用時的性能。內部傳輸率主要依賴于硬盤的旋轉速度。
外部傳輸率(External Transfer Rate)也稱為突發(fā)數據傳輸率(Burst Data Transfer Rate)或接口傳輸率,它標稱的是系統(tǒng)總線與硬盤緩沖區(qū)之間的數據傳輸率,外部數據傳輸率與硬盤接口類型和硬盤緩存的大小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