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池應用上,還有一種臨時性的可拆可裝的活動水池,自1985年十月一日國慶節(jié)天安門廣場安裝噴泉以來,每年都用的是活動水池。一些小型的舞臺噴泉也用的是活動水池。在河北省的衡水市就有專門生產(chǎn)活動水池的。它的制造及應用材料、加工工藝如下:步,加工木胎。用木板及方木樁,按照水池設計圖的幾何形狀(一般來講,均采用四方或長方型)及尺寸(長、寬、高作成木胎,然后采用一種軍用特制的防水布,用防水膠粘接而成。在水池邊上打好捆綁用的汽孔,第上重10mm左右的泥龍繩即可。在池底粘好放水的排水管道,后把加工好的帆布水池,捆綁在特制的鋼結(jié)構(gòu)架子上。設計水池時、要注意限度地把進水管、溢水管、排水管、進電管掩埋起來,池內(nèi)露出來的越少越好,盡量少破壞水池的美觀。另外要把排水、溢水管預埋在距下水道近距離,把進水管頸埋在距水源近距離,把進電管預埋在距控制室近距離,這樣可節(jié)工省料。另外,水池的防滲漏一定要處理好。
景觀水體的措施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1.水泉的水深不大于0·5m時,水池外圍應設池壁、臺階、護欄、警戒線等圍護措施。
2.水泉的水深大于0·7m時,池內(nèi)岸邊宜做緩沖臺階等。
3.旱泉、水旱泉的地面和水泉供兒童涉水部分的池底應采取防滑措施。
4.無護欄景觀水體的近岸2m范圍內(nèi)和園橋、汀步附近2m范圍內(nèi),水深不應大于0。
5.在天然湖泊、河流等景觀水體兩岸應設有警戒線、警示標志等措施。
噴泉,指由地下噴射出地面的泉水;特指人工噴水設備。噴泉是一種將水或其他液體經(jīng)過一定壓力通過噴頭噴灑出來具有特定形狀的組合體,提供水壓的一般為水泵。噴泉景觀概括來說可以分為兩大類,一是因地制宜,根據(jù)現(xiàn)場地形結(jié)構(gòu),仿照天然水景制作而成,二是完全依靠噴泉設備人工造景。噴泉是由人工構(gòu)筑的整形或天然泉池中,以噴射優(yōu)美的水姿,供人們觀賞的水景。噴泉是重要的景觀,它是一種水景藝術(shù),體現(xiàn)了動、靜結(jié)合,形成明朗活潑的氣氛,給人以美的享受。
噴泉起源很早,公元前6世紀在巴比倫空中花園中已建有噴泉。古希臘時代就已由飲用水的泉逐漸發(fā)展成為裝飾性的泉。有一種說法認為,噴泉起源于伊斯蘭國家的齋戒沐浴給水方法。在伊斯蘭園林中,噴泉或沿軸線布置,或作為局部構(gòu)圖的中心。文藝復興時期噴泉技術(shù)有很大的發(fā)展,這一時期的噴泉多與雕像、柱飾、水池等結(jié)合造景。有名的噴泉如意大利伊斯特別墅的“百泉步道”和萊恩脫的噴泉水渠。當時還從事水趣音響設計。如的貓頭鷹噴泉,有一群銅鳥啁啾,貓頭鷹一聲尖叫之后,頓時鴉雀無聲,稍停片刻,銅鳥又喧鬧起來。有的噴泉同雕像、疊落的瀑布結(jié)合起來造景,如埃斯特別墅中的“水風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