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晶粒較細、含鈷量低的硬質合金種類不僅在高溫處理時的溫度要提高,以便于使硬質合金廢料有足夠的應力產生膨脹疏松現(xiàn)象,而且在制取中細晶粒的硬質合金時,相應要改變混合料的制備和燒結工藝。高溫處理法具有工藝流程短,設備配套簡單,回收的硬質合金混合料比較清潔,對環(huán)境的污染程度小、回收率較高的特點。
廢舊硬質合金與鋅塊按照1:1~2的比例共同裝入燒結熔融坩堝中抽真空,送電升溫至900~1000℃,保溫一定的時間后進行真空提取鋅,冷卻后將海綿狀的鈷粉和碳化鎢團塊卸出,經過球磨、破碎、調整合金成分,重新制作硬質合金。
鋅熔法是上個世紀50年代由英國人發(fā)明的,其后,美國對這一工藝進行了改進和設備上的完善,70年代以后在許多國家得到了普及,在我國,許多回收利用廢舊硬質合金的廠家都掌握了這種方法。其主要優(yōu)點在于這種方法工藝簡單、流程短、設備簡單、投資小,成本低,特別適合于處理含鈷量低于10%的廢硬質合金,適用于小型企業(yè)利用廢舊硬質合金再制硬質合金。
有許多硬質合金回收并再制合金產品企業(yè)以這一工藝為循環(huán)起點,形成了廢舊硬質合金回收→合金解體處理過程→鈷粉和碳化物重新配料→再制硬質合金的完整過程。對于一些含鈷量較低的硬質合金則采用高溫處理或預先破碎以及旋轉鼓型陽極的辦法,選擇性電溶法的應用范圍進一步拓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