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臺內景和外景應該如何布光
一、內景的布光:
1、設計者的構思要細致具體,想象要豐富。對布景所展示的環(huán)境都應有所設想,如內室、外室、走廊、過道等,室內室外層次關系也要有所體現。創(chuàng)造出人物生活的環(huán)境氣氛。
2、要善于運用規(guī)定情景中的光源——窗外的陽光室內的道具燈等,用以構成燈光氣氛的明暗和塑造人物的立體感在景中要特別注意光影的協(xié)調。用光時要能消滅不必要的陰影。
3、布光技術上,要特別能運用面光。柱光、頂光。在三者的銜接關系上,要細致周密,避免布光上的生硬。
4、在色光應用上,一般要比較細膩、柔和、含蓄。對色光互相沖淡的效果要有所掌握。
“臨時搭建舞臺”的范疇
一般情況下,各種戲劇、曲藝等演出的表演場所為劇場、演播廳等,具有基本舞臺結構與聲光電設施。而對于演唱會、音樂節(jié)、綜藝晚會、旅游演出、即興喜劇與民間雜耍及一些歌舞劇等戲劇形式等流動性演出,則需要臨時搭建舞臺。
臨時搭建舞臺,顧名思義,是指從幾乎沒有任何輔助設施的空場地上擬定演出設計方案,并臨時搭建演出需要的舞臺,并開辟出配套的場地,也可形象地稱為“平地起舞臺”。也包括在室內的非劇場性場所臨時搭建舞臺。
與劇場等演出場所的“固定”舞臺相比,“臨時搭建舞臺”演區(qū)四周環(huán)境相對開放,受到的場地條件限制大,搭建方式復雜。此類舞臺往往使用時間短,搭建周期緊湊,由于劇團人員組成復雜,尤其要重視舞臺問題。但在室內的非劇場性場地搭建臨時舞臺時,自然環(huán)境更為復雜,也可能遇到進深、頂高、用電、建聲情況等問題。
舞臺氣氛是動的概念,它隨劇情發(fā)展而變化,與生活氣氛不同。它不是自發(fā)的產物,而是藝術創(chuàng)作的成果。舞臺上創(chuàng)造出正確的生活氣氛,有助于加強演出的真實感和電視戲劇的藝術效果。舞臺氣氛能鮮明有力地展示人物的思想、情感,延伸場景的情調、意境,并能明確地展現人物間有的關系,顯示出戲劇節(jié)奏的明顯變化。 節(jié)奏和氣氛是兩個相輔相成、密不可分的藝術因素。舞臺氣氛中主要的組成部分是演員表演的行動節(jié)奏與速度,而節(jié)奏又依氣氛的起伏而變化。同時氣氛又能影響演員的心理和形體的自我感覺,直接推動他們的舞臺適應力和節(jié)奏的內應力(內在激情)。創(chuàng)造舞臺氣氛不僅要求導演處理好主要角色的具體行動和行動的節(jié)奏,更要處理好次要角色和群眾演員的行動節(jié)奏。
自然主義就是寫實,即采用自然科學的方法,對事物進行客觀地描述,期間運用新的科學方法,以達到真實的再現生活的本來面目。十九世紀的自然主義,西方舞臺布景的高理想是在舞臺上創(chuàng)造逼真于現實的幻覺。這里的幻覺是指由藝術再現的逼真性所產生的迷惑力,致使觀眾誤信藝術形象為現實生活本身。再現并不是對現實的復制,而是對現實的解釋。再現與表現是不可分的,舞臺設計不僅是場所的符號,也是情感的符號。再現的世界必然會將我們引入一個表現的世界。
功能主義就是要在設計中注重產品的功能性與實用性,即任何設計都要保障產品功能及其用途的充分體現,其次才是產品的審美感覺。簡而言之,功能主義就是功能至上。
下面了解在舞臺搭建中常見的4個問題:
舞臺光照問題
如果活動在室外,就要事先對活動的時間做了解,考慮陽光的角度,以免出現舞臺逆光,導致對臺下攝影攝像的工作造成干擾;如果活動在室內,則要考慮裝燈的位置,一要方便于接電,二要防止電線經過觀眾通道,形成隱患。
舞臺高度問題
不同的舞臺類型,對舞臺的高度有所不同。在搭建過程中,一定要對觀眾席的長度和寬度來調整舞臺的高度,這樣才會讓舞臺的效果很好的體現。
舞臺的美觀性
舞臺不能簡陋,該裝飾的東西都要裝飾好。地毯、燈光、布幔等都要弄好。舞臺美化的時候要做到無縫拼接,這樣才會給人正規(guī)、大氣的感覺。
舞臺的性
作為專業(yè)的舞臺搭建服務商,舞臺的性是需要考慮問題,這也是基礎的東西。在舞臺搭建之前,我們就要計算出舞臺上會站多少人,要擺多少東西,這樣才能保證提前做好相應的措施工作,保證舞臺不會發(fā)生坍塌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