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水管孵化箱
容器長95厘米、寬83厘米、高76厘米,外層需采取相應的保溫措施(與熱水加溫式孵化箱同)。箱體分上、中、下三部分。從箱頂到距箱頂31厘米處為上部,從箱底到距箱底33厘米處為下部,上下部之間(僅12厘米)為中部,平放有“目”字形熱水管。上下部可分若干層放蛋盤。由于上部在熱水管之上,溫度較高,宜孵孵化初期的珍禽蛋,下部在熱水管的下面,溫度稍低,宜孵孵化后期的珍禽蛋。熱水管與箱外的熱水鍋相通,熱水鍋下置2盞煤油燈。熱水溫度可通過調整燈火大小來調節(jié)。相對濕度可通過增減搭在固定熱水管的木柵條上的濕布調節(jié)。溫度計宜放在箱體中部。一般箱體上部可入孵珍禽蛋750個左右。
1、溫濕度調控:適宜的育雛溫度為:1~3日齡35~34℃,4~7日齡33~32℃,2周齡31~28℃,3周齡27~24℃,4周齡為23~22℃,5周齡后保持常溫。相對濕度1~10日齡65%~70%,11日齡以后55%~65%。
2、密度:隨日齡變化,其體重、需用水等也會相應變化,應適時調整飼養(yǎng)密度,增加水、食槽數。網箱平養(yǎng)或箱式育雛時密度為:1~10 日齡50~60只/平方米,10~20日齡30~40只/平方米,此后可轉入立體籠( 蛋雉育雛用4層籠),21~42日齡20~30只/平方米,43~60日齡10~20只/平方米。
3、光照時間控制:雛雉對光照要求不太嚴格,初雛1~3天保持24 小時光照,4~7天保持20~22小時光照,此后,根據雛雉采食情況快轉入自然光照。3周前后轉入立體籠時,第1個晚上要全加光照,以使雛雉盡快適應新環(huán)境,多采用3瓦/平方米為宜,待雉群大部分采食、飲水后, 即可采用自然光照。
4、通風換氣及室內環(huán)境控制:室內空氣流通不好,氨氣濃度過大,會直接影響雉雞的生長發(fā)育,并可誘發(fā)慢性呼吸道疾病、眼病等疾病的發(fā)生。應經常通風換氣,保持室內空氣新鮮,及時清糞、清掃地面,維持適宜的溫度,定期帶雞,及時疏散密度。搞好室內環(huán)境是提高雛雉成活率的重要措施之一。
育雛期的飼養(yǎng)管理
雛雞苗注意保溫度,1—3日齡為40—35℃,4—5日齡為34—33℃,6—8日齡33—32℃,9—12日齡32—30℃,13—20日齡為30—28℃,以后可為常溫。在實際操作中,保溫以在箱內自由活動、非?;顫姙闇?。保持舍內空氣新鮮,特別是冬季,一定要處理好保溫和通風關系。
開食時先用0.1%高錳酸鉀水滴喂數滴,1天后用5%葡萄糖和0.1%維生素C混合液與少量飼料拌勻飼喂。根據營養(yǎng)、飼料需要量及飼料配方,制作質地較軟的飼料。1—2周齡時,每3小時喂1次,每日喂5—7次;3—5周齡時,每4小時1次,每天喂4—5次,5周齡后每天3—4次,以后正常飼喂。
及時調整飼養(yǎng)密度。1-10日齡50-60只/米2;10—20日齡 30—40只/米2;20—40日齡20只/米2;40-56日齡10只/米2 。用剪刀或電熱斷嚎器及時斷嚎。
育成期的飼養(yǎng)管理
商品堆雞的飼養(yǎng),除發(fā)情期前后外,都以含動物蛋白質較少的飼料為好。在飼養(yǎng)過程中,保證供應充足、清潔的飲水。蛋用雛雞 舍10-23℃為宜,肉用堆雞舍21-25℃為宜。相對濕度以55%~60%為宜。雨季節(jié)可在舍內及運動場多設棲架,避免潮濕對難雞帶來的不良影響。
青年難雞的適合飼養(yǎng)密度為每平方來3只。公母要分群翻 喬,公母比例為1:3, 150日齡后合群。運動場為10 米2只,每群200只。蛋用堆雞在180日齡時開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