蝸牛對于外界一些刺激性的因素反應會很大,尤其是土壤的鹽堿性質(zhì)。大家都知道蝸牛的速度是很慢的,當土壤的鹽堿度過高時,蝸牛在上面爬行就是異常煎熬,偏偏它還很難爬出去。其次一些化肥或者農(nóng)藥殘留過多的土壤也會對蝸牛的影響很大,因為蝸牛對這些殘留物的感知十分敏感,極少的量也會一定程度侵蝕蝸牛的身體,所以一定要保證土壤的無污染性。
蝸牛怕陽光直射,對環(huán)境反應敏感,適溫度為16~30℃(23~30℃時生長發(fā)育快),空氣濕度60~90%,飼養(yǎng)土濕度40%左右,pH為5~7。當溫度低于15℃,高于33℃時休眠,低于5℃或高于40℃則可能被凍死或熱死。冬天等溫度較冷的天氣,蝸牛會進入冬眠狀態(tài)。
蝸牛是牙齒多的動物,但牙齒并不是“立體牙”,盡管擁有數(shù)萬顆牙齒,卻無法咀嚼食物,這是因為它們用齒舌(一個帶狀結(jié)構,上面布滿牙齒)碾碎食物,以便消化。一生之中,蝸牛微小牙齒會慢慢磨損鈍化,而后被更鋒利的新牙取代。
春末夏初要勤松土或翻地,使蝸牛成螺和卵塊暴露于土壤表面,使其在日光下暴曬而亡,在冬、春季節(jié)天寒地凍時進行翻耕可使部分成螺、幼螺、卵暴露地面而被凍死或被天敵啄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