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泥又叫做“泥封”,它不是印章,而是古代用印的遺跡──蓋有古代印章的干燥堅硬的泥團──保留下來的珍貴實物。由于原印是陰文,鈐在泥上便成了陽文,其邊為泥面,所以形成四周不等的寬邊。封泥的使用自戰(zhàn)國直至漢魏,直到晉以后紙張、絹帛逐漸代替了竹木簡書信的來往,才有可能不使用封泥。后世的篆刻家從這些珍貴的封泥拓片中得到借鑒,用以入印,從而擴大了篆刻藝術取法的范圍?;居柧毰c創(chuàng)作
是不是印章越多越好呢?大小適宜。選擇與作品幅式大小相匹配,不能大于提款字,大則不雅,避免宣賓奪主。位置恰當。一幅作品總有虛實、疏密之處。密處不夠緊湊,可用印章補之;疏處如覺空蕩,可借印章充實,使畫面均衡熨貼。并不是越多越好。印章在書法作品中數(shù)量宜少,如一幅作品用數(shù)印,需擇不同形式的印面,避免雷同。
印章的分類:
1、姓名章:姓名章是題款署名用章。姓名有連在一起的,也有分開的。題款用章,以一名一字為正,一姓一名亦可??蠲?,印字;款字,則用姓名章??钣行?,可用名章,款無姓,或不落款者,應用姓名章,以利辨識作者。
2、閑章:指鐫刻姓名、齋室、職官、藏書印等以外的印章。從秦漢時的吉語印演變而來,除刻吉語外,還??淘娋?、格言、自戒之詞等。一般來講除姓名、字號用章外,其余印章,在印學上都統(tǒng)稱為“閑章”。
3、鑒藏章:鑒藏章是鑒賞收藏者用章。據(jù)載,鑒藏章亦始于唐,宋以后盛行。唐太宗自書“貞觀”二字作連珠印,唐玄宗作“開元”二字連珠印,皆用于御藏書畫。
印章成為篆刻藝術以后,篆刻家刻印就可以隨心所欲,許多印章刻得殘破斑駁,仿佛是出土文物。作為獨立的篆刻作品無可厚非,如果用于書畫作品中的印章,不僅要注重防偽功能,而且還要在藝術風格上與作品保持一致,達到完美統(tǒng)一。這樣,在一些細節(jié)上要十分講究才能體現(xiàn)出文化品位。早年,我在北京工筆畫大家黃先生家里見到他的一幅新作,畫的很精細。忽然看見畫中蓋有一方刻的很破爛的閑章,水平也不高,與畫面極不協(xié)調(diào)。由于我與黃先生非常熟,說話也就很隨便,我問黃先生這方印是誰給他刻的。黃先生明白我的意思,他說是鄰居一位年輕朋友給他刻的。不好意思不用,就蓋上了。
從書、畫、印的搭配來看,通常是精細的印章用在工筆畫上,粗放的印章用在寫意畫上,這是比較協(xié)調(diào)的。如果精細的印章用在寫意畫上也還可以,若是粗放的印章用在工筆畫或精致的楷書上就極其不協(xié)調(dià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