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是同為金屬物質所造成的針,但因金屬的質地不一樣,所產生的效果與物理反應也不一樣。由金質所制成的針,不僅在進針與運針時滑利方便,而且目前已經證明針下的電位差較之鋼針也大有提高。
針的體積和形狀,不僅決定著針的用途,更是關系到物理特性,古代的九針就是根據(jù)其體狀而決定其用途。在今天則是以長短和粗細不同的毫針和三棱針為常用。而針身的粗細則可以影響到針效,細針雖不易出血,危害性小和病人的痛感輕微,但效果較之粗針也有所減低。粗針雖然易于出血,危害性可能較大,痛感增加,但效果也有所提高。這是由于針刺是一種急劇的損傷性刺激,透皮貫肉,必然有針孔的損傷與組織液向針孔中滲出。這種損傷在出針后也可形成為一種繼發(fā)性刺激,因而粗針的效果也就較之細針的效果有所提高。
在各個專業(yè)的會計業(yè)務工作中,在填制會計憑證、登記會計賬簿以及財務過賬過程中,都要由會計登記日期,但是日期的登記一般都是手寫完成,如果有一種能夠調節(jié)的日期章出現(xiàn),將會大大提高會計的工作效率。然而,現(xiàn)有的印章的把手通常由塑膠制成,蓋章使用時不便于操作,并且,把手與調節(jié)盤之間的距離過小,在調節(jié)調節(jié)盤時容易弄臟手;同時,現(xiàn)有技術中套接多個調節(jié)盤時均采用銷釘,調節(jié)過程容易松動,不夠穩(wěn)固。
滾筒印章也出現(xiàn)在5500年前,滾印本身可以通過滾動產生印戳的特性就非常適合“泥板”的書寫方式,通常將滾印身上雕刻的紋飾滾動覆蓋在“泥板”的長方形書寫區(qū)域內,可以起到完整保存的作用。
之后滾筒印章與“泥板”一起使用了3000多年,成為了當時兩河流域獨特的印章方式。其中有代表性的就是先藏在美國大都會博物館里的杰姆代特·奈爾時期中帶滾筒印章印戳的圖畫文字泥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