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珊瑚又叫滿山香、觀音茶等,是金粟蘭科草珊瑚屬多年生常綠亞灌木,既可制作清雅小巧的盆栽,也可用于園林、庭院的綠化點綴,具有的藥用、食用及觀賞價值。草珊瑚根部萌蘗能力強,常從附近地面的根莖處發(fā)生分蘗,使得草珊瑚植株呈叢生狀。所以,富含腐基質(zhì),疏松透氣性良好的壤土,有利于其根系的生長發(fā)育。
移栽補苗:草珊瑚種子和扦插繁殖的苗木,一般在當年11~12月或翌春2~3月起苗移栽。在整好的畦上,按株行距20×30厘米定植,并澆透定根水。成活后,需及時加強田間管理。移栽后要及時查苗,如發(fā)現(xiàn)死苗缺株,要帶土補栽,確保全苗。
草珊瑚鮮草、干品是常見的用途廣泛的大宗原料。經(jīng)過加工浸膏后制成草珊瑚含片、牙膏、沖劑、注射液、復方藥片等;近年來又開發(fā)出草珊瑚綠茶、紅茶保健茶飲;其采摘方法、條索形狀、色澤口感與茶葉很類似;同時其觀果、綠籬效果好,為森林旅游觀光、綠化添彩。
形態(tài)特征:常綠半灌木,高50-120厘米;莖與枝均有膨大的節(jié)。葉革質(zhì),橢圓形、卵形至卵狀披針形,長6-17厘米,寬2-6厘米,頂端漸尖,基部尖或楔形,邊緣具粗銳鋸齒,齒尖有一腺體,兩面均無毛;葉柄長0.5-1.5厘米,基部合生成鞘狀;托葉鉆形。穗狀花序頂生,通常分枝,多少成圓錐花序狀,連總花梗長1.5-4厘米;苞片三角形;花黃綠色;雄蕊1枚,肉質(zhì),棒狀至圓柱狀,花藥2室,生于藥隔上部之兩側(cè),側(cè)向或有時內(nèi)向; 子房球形或卵形,無花柱,柱頭近頭狀。核果球形,直徑3-4毫米,熟時亮紅色?;ㄆ?月,果期8-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