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空氣聲隔聲標準,以墻或樓板兩側聲壓級差值的分貝數表示;
二是樓板撞擊聲隔聲標準,用標準撞擊器撞擊樓板時,在樓板下的房間內所接收到的噪聲聲壓級分貝數表示。住宅樓內各住戶的作息時間和生活習慣不同,為防止各戶之間噪聲干擾,對分戶墻的隔聲標準要求較高,戶內分室墻的要求則較低;有些居住建筑的隔聲標準則是根據使用房間的安靜要求與鄰室的噪聲情況而規(guī)定出不同的隔聲要求。
凡是能用來阻斷噪聲的材料,統(tǒng)稱為隔聲材料。 隔音材料五花八門,日常人們比較常見的有實心磚塊、鋼筋混泥土墻、木板、石膏板、鐵板、隔聲氈、纖維板等等。 嚴格意義上說,幾乎所有的材料都具有隔音作用,其區(qū)別就是不同材料間隔音量的大小不同而已。同一種材料,由于面密度不同,其隔音量存在比較大的變化。 隔聲量遵循質量定律原則,就是隔音材料的單位密集面密度越大,隔音量就越大,面密度與隔音量成正比關系。
理論和實驗均表明,輕、薄、柔的墻fc高,吻合效應弱;厚、重、剛的墻fc低,吻合效應強。12mm、15mm紙面石膏板的fc分別為3.15KHz和2KHz左右。12mm板在3.15KHz處的隔聲量產生下降,15mm板在2KHz處的隔聲量下降更為嚴重,甚至下降的趨勢強過質量定律,造成在這一頻率位置上隔聲量比12mm的板還低很多。雙層相同的板疊合的吻合頻率fc和單層板基本等同,由于雙層發(fā)生振動疊加,吻合效應更加劇烈,吻合谷會變得更深。
材料吸聲和材料隔聲的區(qū)別在于,材料吸聲著眼于聲源一側反射聲能的大小,目標是反射聲能要小。吸聲材料對入射聲能的衰減吸收,一般只有十分之幾,因此,其吸聲能力即吸聲系數可以用小數表示;材料隔聲著眼于入射聲源另一側的透射聲能的大小,目標是透射聲能要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