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合同履約擔保、工程招投標
履約擔保是擔保公司承諾一旦在該項擔保的受保人履行了其所應履行的合同義務之后,保證人將保證購銷合同中有關貨款支付、貨物供應等結算條款或違約金支付條款得到執(zhí)行,從而有效地避免或降低供需雙方在交易過程中的風險,維護債權人的合法權益。
實施履約保證金的,應當按照《招標投標法》的規(guī)定執(zhí)行,《招標投標法》第46條規(guī)定:“招標文件要求中標人提供履約保證金的,中標人應當提交。”第60條規(guī)定:“中標人不履行與招標人訂立的合同的,履約保證金不予以退還,給招標人造成的損失超過履約保證金數(shù)額的,還應對超過部分予以賠償。”
履約擔保的問題在工程審計中屢見不鮮。而作為工程簽訂施工合同前必備履行程序,在事后審計中發(fā)現(xiàn)此類問題后,使得履約擔保整改難以落到實處。為發(fā)揮好履約擔保的實效性,一是要從源頭抓起,主管單位作為招標主體的應加強對項目實施過程的把關及監(jiān)督。二是建設主管部門應加強對建設單位的培訓及監(jiān)督,切實加強建設單位相關人員的法規(guī)意識。三是建設單位應重視雙方訂立的施工合同,對相應條款了解清楚,在確認施工單位及時足額提交履約擔保后方可簽訂施工合同。四是建設單位應借助中介的力量,咨詢中介等專業(yè)人員,對具體實施項目具體分析,做到有的放矢。讓履約擔保不再是一紙空文,以確保建設單位的權利。
,履約保證金具有選擇性。招標人必須在招標文件中明確規(guī)定出中標人提交履約保證金時,此項條款方為有效,如果在招標文件中沒有明確規(guī)定,在中標后不得追加。
第二,履約保證金具有實踐性。履約保證金不同于定金,履約保證金的目的是擔保承包人完全履行合同,主要擔保工期和質量符合合同的約定。承包人順利履行完畢自己的義務,發(fā)包人必須全額返還承包人。履約保證金的功能,在于承包人違約時,賠償發(fā)包人的損失,且并不以交納履約保證金為限。如果約定了雙倍返還或具有定金獨特屬性的內容,符合定金法則,則是定金;如果沒有出現(xiàn)“定金”字樣,也沒有明確約定適用定金性質的處罰之類的約定,已經交納的履約保證金,就不是定金,而是其他金錢質。約定了履約保證金卻又沒有交納的,關于履約保證金的約定成立但不發(fā)生法律效力。因為,質押合同也是實踐性合同,必須以交付為生效條件。 因此,履約保證金具有實踐性。
第三,履約保證金應當具有對等性。履約保證金強調的是保證發(fā)包人或投資者的利益,這種保證既可由中標的承包人承擔,也可由第三方承擔,但須發(fā)包人認可方為有效,由此產生第三方承擔連帶責任,因此具有替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