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奄奄一息的病人,被東開一刀,西開一刀,身上被插滿各種各樣的管子后,被掛在呼吸機上維持生命,毫無體面和尊嚴可言。
誠然生命還在,可心靈和身體上不可能愈合的傷痛誰來幫忙拯救?
這樣“被活著”,除了痛苦,還有什么意義?
我們曾思考過當寵物瀕臨死亡,身心痛苦之時,我們是否該選擇安樂死??晌覀儏s未曾想過某些癌癥晚期患者身心被折磨、在病榻上奄奄一息之時,是否該遵循患者的意愿,給患者一份溫暖和尊嚴。
也許,臨終關(guān)懷是一個好的選擇。臨終關(guān)懷并不是放棄,而是給予當事人尊嚴感、舒適感和有質(zhì)量的生命。
生老病死,是人類的自然規(guī)律。而對于身患絕癥或瀕臨死亡的病人,如何使他們能夠正確認識死亡和生命的存在,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nèi)減輕痛苦,安度余生,這是醫(yī)學界乃至全社會面臨的新課題。于本世紀60年代出現(xiàn)的一種新型的醫(yī)療服務─臨終關(guān)愛,成為保護生命的重大舉措。
在臨終階段,癌癥病人除了生理上的痛苦之外,更重要的是對死亡的恐懼。美國的一位臨終關(guān)懷專家就認為“人在臨死前精神上的痛苦大于肉體上的痛苦”,因此,一定要在控制和減輕患者機體上的痛苦的同時,做好臨終患者的心理關(guān)懷。
病人進入瀕死階段時,開始為心理否認期,這時病人往往不承認自己病情的嚴重,否認自己已病入膏肓,總希望有的奇跡出現(xiàn)以挽救死亡。當病人得知病情確無挽救希望,預感已面臨死亡時,就進入了死亡恐懼期,表現(xiàn)為恐懼、煩躁、暴怒。當病人確信死亡已不可避免,而且瞬間即來,此時病人反而沉靜地等待死亡的來臨,也就進入了接受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