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檳是法國歷史上的一個省份,那里盛產葡萄,但出產的葡萄酒品質卻比較一般。在17世紀后半葉,香檳地區(qū)上維萊修道院有一位擔任管家的修道士,名叫D·P·佩里農,他具有豐富的化學、物理知識,還是個天才的品酒師。為了釀造出優(yōu)質的葡萄酒,他打破了傳統的釀造工藝,憑著自己超人的味覺,對多種葡萄酒進行混合和稀釋,然后裝入瓶中進行二次發(fā)酵。1687年秋天,佩里農把配好的酒裝瓶,塞上軟木塞密封,然后放入酒窯。經過一冬的發(fā)酵,到第二年春天,酒液內產生和積蓄了大量的二氧化碳,當佩里農拿起酒瓶搖動時,二氧化碳從酒液中迅速釋放,巨大的壓力將瓶塞砰然沖開,乳白色的泡沫洶涌而出,酒香四溢,品嘗者無不交口稱贊。后來這種新型的發(fā)泡葡萄酒便以產地香檳命名了。
佩里農在研制和釀造香檳酒時也遇到過許多麻煩。其中令他的是在二次發(fā)酵時,由于大量產生二氧化碳,致使瓶內壓力過大而發(fā)生酒瓶爆裂。在一段時間內,炸瓶率高達50%,經過改進使情況有所好轉,但即使在技術相當進步的今天,香檳酒廠仍然有3%的炸瓶損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