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殯的當天晚上請道士念經(jīng)一至七天,超度亡靈,俗說“做歸山燈”。第二天,孝女、孝婦等穿孝服,首次上墳,俗說“攔山神”、“攞兩朝”。
辦喪事:對內親要派專人報喪。親朋好友要先送禮,再參加吊祭、送葬、吃飯。喪飯兩餐(正餐),一葷一素,入殮時食素,俗說“歸棺飯”、“齋飯”;出殯時食葷,俗說“出葬飯”。
舊時安葬后,有的孝子還會晝夜在靈堂或墳前守護一段時間,俗說“守孝”。
紙幡:有喪事的人家,要用燒紙粘貼剪在木杖上,放置靈堂前面,木杖應該使用柳樹(木杖上沾上燒紙是什么含義?),門扇上貼一燒紙,代表家中有人去世(應該是男的逝世貼燒紙,女的貼白紙)。重孝子不能自由出入家門,所有外事活動都必須停止。(對于這些,問了很多人,他們也都不懂,歡迎懂的人指正)
西方國家的喪葬禮儀基本上屬宗教式的喪葬禮儀。人死后,首先在死亡地或尸體發(fā)現(xiàn)地的登記處進行登記,由醫(yī)生或驗尸人員簽發(fā)書面證明,并在死亡者生前居住地的基層組織辦理登記;而后對親友發(fā)出通知或在報刊上公開宣布。
葬禮一般遵循死者生前遺囑、遺言確定是土葬或者火葬。喪葬事務一般由.殯儀機構或承辦人具體安排,包括埋葬或火化的時間、地點以及舉行葬禮儀式的時間、地點等。西方葬禮儀式一般同結婚一樣,多在教堂舉行。具體程序是,先把棺材運人教堂,由一位教士念悼詞并為死者祈禱,然后用一塊天鵝絨棺罩遮蓋住棺材送往墓地或火化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