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灰盒不能見到陽光
在民間講究“出靈不見光”,在給逝者下葬的時候,不論是用土葬還是火葬的方式,都要注意用遮陽傘或者遮陽布來遮擋棺材和骨灰盒。
因為古人認為,如果讓逝者的遺體或者是骨灰見到光,就會令他們的魂魄受到傷害,一旦發(fā)生魂飛魄散的事情,就會影響投胎輪回。
還有說法認為,骨灰盒是陰氣很重的物品,而陽光屬陽氣重的,兩者相沖,因此要進行遮光處理。
當我們將親人的骨灰收集放好,再走去墓室這段時間,可以讓旁邊的人幫忙打一下雨傘。
或者也可以提前準備一塊布,有的地方用紅布,有的地方用黑布,將骨灰盒蓋起來。
活人的影子和印記不能出現(xiàn)在墓室內部
在過去,人們將逝者下葬入土的時候,會格外的小心,以免在墓室內部疏松的土壤上留下自己的手印和腳印。
不僅如此,古人還特別忌諱自己的影子落在墓室里。
因為,他們認為這些印記會沖撞了墓室的風水,會對逝者的靈魂造成干擾,會給后人帶來厄運。
如果在埋葬的過程中,不小心留下了印記,或者是朝向不對,讓影子落入了墓室,也有辦法化解。
人們會用提前準備好的紙錢,將印記抹平,然后撒一些紙錢蓋住影子落下的地方。
不過如今人們都不需要提前挖坑,公墓中修建的墓室都是水泥的,也不會留下手印和腳印,大家只需要注意影子的方向即可。
安葬: 把同伴遺體或遺體轉化形式(骨灰) 安置在一定空間里面, 如墓地、大海、江河、樹下等。安葬, 包括火化。安葬的關鍵是“安”, 這個“安” 既是對死者的“安”, 也是對生者的“安”。不管采取哪種葬式, 都要避免草率行事?!鞍病?既是指安置的行為, 也是指安心的心態(tài)。安葬必須具有長期性。目前從事安葬的企業(yè)主要是公墓公司, 由于受制于國家關于土地使用權限的法律限制, 當代公墓還缺乏歐美公墓“永存” 的觀念。公墓是人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公共空間。對于公墓建設要有明確的法律界定, 我們認為公墓不是一種過渡形式, 也許幾百年以后中國城市仍然會有公墓。公墓是殯葬行業(yè)的基本載體, 它的基本功能是安葬。在殯、葬、祭三個基本環(huán)節(jié)中, 葬是重要的環(huán)節(jié), 公墓不僅是活著的人們滿足逝者“入土為安” 愿望的基本歸屬地, 也是人類生命盡頭的終歸宿。公墓的文化意義十分巨大, 它不僅是活著的人對于去世者寄托哀思、表達愿望、保護環(huán)境、教化風氣的客觀載體, 更是生者對逝者展示親情、弘揚孝道、寄托哀思的地方, 同時也是逝者展示其人生軌跡、啟迪后人或警示后人的一個窗口, 還是生者與逝者“對話” 的一個平臺。每一位逝者都是一部書, 而且這部書是逝者用生命書寫的。因而, 墓園對生者的教育、感召、警示和啟迪作用尤為突出。目前出現(xiàn)的種種諸如“公墓變公園”、建設“人文紀念公園” “景觀式的墓園” 等現(xiàn)象,都是公墓建設的創(chuàng)新行為, 它們不是否定公墓的存在, 而是充分挖掘公墓存在的意義與價值, 是將公墓這個公共空間建設得更富有人文精神的一種行業(yè)創(chuàng)新模式。
殯葬活動的五個基本功能:
價值肯定功能, 肯定死者的價值和貢獻;
紀念追思功能, 表達生者對死者的思念和哀悼;
對象保存功能, 保存死者的遺體和對象物以作為紀念的對象;
尊嚴離世功能, 使死者有尊嚴有體面地離開這個世界;
新生程序功能, 這個跟宗教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