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參加的葬禮的時候,我們通常會在禮堂兩邊看到擺放的花圈,在我們的傳統(tǒng)印象中,花圈好像和葬禮有著不可切割的關系。那么為什么葬禮要送花圈呢?花圈是悼念逝者,寄托哀思的表達,這也是一種葬禮禮儀,但是花圈文化卻是從西方引進的禮俗。在西方,花圈的環(huán)形象征了生命的延續(xù),隨后被人們延續(xù)下來,形成了殯葬禮儀習俗。
常見的花圈從型號上分有小型、中型、大型和特大型等幾種。從制作質料上分有鮮花型、紙花型和絹花型等幾種。送花圈的大小規(guī)格,送何種質料的花圈,要視喪事規(guī)格,逝者情況及本人同逝者生前親近程度,以及其他送禮人的喪事禮品狀況而定。無論什么材質的花圈都應以雅致的、文化內涵豐富的為佳,盡量不用太俗氣的。
在傳統(tǒng)的殯葬習俗中,有一項習俗叫做戴孝。
“熱孝”期間,男不可剃頭(理發(fā)),女不可化妝,不可外出;
“守孝”期間不能參加娛樂活動,不能舉辦喜壽事。戴孝人百日內不可去月房和洞房,更不能戴孝去別人家,如必須到別人家,也需“除服”方可。
除服(脫孝)后,不再戴孝,禁忌自然解禁。
殯葬服務體系的設計應遵循以人為本的原則。殯葬服務的對象是死者,而購買者是生者。服務對象和購買者的分離是殯葬服務的典型特征。也可以說殯葬服務直接為死者服務,間接為生者服務。但是,購買服務的活著的人往往與接受這些服務的死者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