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AS 認證的意義
提升公信力:獲得 CNAS 認可的實驗室,其檢測 / 校準結果在國內外得到廣泛承認,增強客戶對結果的信任。
參與國際互認:CNAS 是國際實驗室認可合作組織(ILAC)和亞太實驗室認可合作組織(APLAC)的成員,通過 CNAS 認可的實驗室結果可在成員間互認,減少重復檢測,降低成本。
規(guī)范內部管理:認證過程推動實驗室建立完善的質量管理體系,提高檢測數據的準確性和可靠性。
拓展業(yè)務機會:部分行業(yè)法規(guī)或客戶要求實驗室必須具備 CNAS 認可資質,如進出口檢測、產品認證等領域。
文件評審:CNAS 秘書處受理申請后,將安排評審組長對實驗室的申請資料進行審查。若發(fā)現文件不符合要求,CNAS 秘書處或評審組長會以書面方式通知實驗室進行糾正。
批準發(fā)證:評審組提交材料至 CNAS 秘書處,秘書處審查符合要求后,提交評定委員會評定,并做出是否予以認可的評定結論。CNAS 秘書處會向獲準認可實驗室頒發(fā)認可證書以及認可決定通知書,并在 CNAS 網站公布相關認可信息。
能力范圍界定問題
申請的檢測 / 校準項目表述不規(guī)范(如未明確檢測對象、方法標準代號 / 版本),或超出實驗室實際能力(如申請了未配備設備的項目)。
方法標準未使用有效版本,或未提供標準查新記錄(如引用已廢止的國標 / 行標)。